慢煮时光一壶好茶:鸣盏三合一煮茶器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自从孩子越来越大,我也从葡萄美酒夜光杯,喝完奶茶喝咖啡,变成喜欢喝茶了。

生活需要点仪式感,所以我也经常煮功夫茶来喝。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虽然饱含了传统文化的内在,但工序繁杂且很耗时。

最近朋友送了一台新式煮茶器,可以做到煮倒一体。在喝茶这件事上做减法,去繁就简,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看了下价格不贵,只要299元,还附送4个茗杯。

 

我们一起来进开箱

开箱

之前打开看了一下有无破损,所以就算是伪开箱了。

 

 

看包装上,这个设计也获得了18年的红点大奖。

 

 

开箱

 

 

内部的壶和杯子都有塑封包裹。

 

 

壶内也有海绵填充,防止运输途中的破损。

 

 

所有部件一览,壶身、底座,附带了4个茗杯。

 

 

壶身采用全玻璃的透明设计,看起来挺通透的。

 

 

正面的Logo

 

 

壶身的刻度,最大水位0.5L。

 

 

隔热的玻璃把手,相比一些塑料把手,造型更美观,壶身的一体性也会更好。

 

 

我还是挺喜欢这个壶身设计的,上玻璃下白色的设计,看上去很温雅。

 

 

鸟啄仿生壶嘴,断水会更利落一些。

 

 

壶的内部是双结构设计,内部也是一个玻璃的茶漏。下边的加热盘采用了316不锈钢,用料还是比较扎实。

 

 

可以拆卸,清洗什么的直接取下来就可以了。

 

 

茶漏的侧面,有四个三条式开槽,用来出水,同时过滤掉茶叶。

 

 

底部旋钮,只需要拧到茶壶上就可以进行拆装了。

 

 

这种设计也比较讨巧,在优先功能性的同时,也做到了美观以及和壶身的一体性。

 

 

看一眼附带的四个茗杯,带把手的杯子也可以直接拿起来热茶。

 

 

加热盘,造型设计成了木纹的样子

 

 

淡淡的木头纹理,整体和壶身的风格也趋于一致。

 

 

开关,分为自动煮茶和手动模式,具体使用我们一会说。

 

 

整体的造型就是这样了

 

 

造型很简约。

 

 

不同的光线下,也都会比较好看。

 

 

主要是木纹、白色、玻璃这三个元素结合在一起,素却不淡,整体的调调都是走的极简冷淡风的路线。

 

 

按钮部分也是采用了奶白色的设计。

 

 

使用

鸣盏的这个煮茶器,适合的茶种主要是黑茶、老白茶、小青柑、花茶等等

 

 

刚好最近一直在喝雅安藏茶,也同属黑茶类。

 

 

藏茶差不多是黑茶的鼻祖,由于持续发酵的原因等,也算是古茶里有较高收藏价值的茶种。

 

 

至于白茶,我太太是很喜欢喝的,我最近喝黑茶会更多一些。

 

 

我们来说机器的使用,茶叶直接放入茶漏

 

 

黑茶的话记得醒茶,黑茶很讲究年份,即使保存再好的茶,也会沾上浮尘。喝茶前用沸水洗茶,在洗去浮尘的同时还可以醒茶。通过热水令叶片舒张,用来唤醒茶本身的香气与味道。

鸣盏的这个醒茶也比较方便,茶叶放入茶漏,倒入沸水没过茶面就行了,一般几秒钟即可。然后把茶漏拿出来,水倒掉就行了。

 

 

倒水,刚好有两个朋友在,0.5L的容水量也足够饮用了。我们都知道泡不如煮,所以冷水煮茶,茶汤也会更加醇厚柔滑。

 

 

机器调到自动模式

 

 

自动模式下,掐了一下时间,大概是武火烹热5分钟,文火慢煮3分钟。

 

 

放到手动模式下,武火加热5分钟,文火差不多会慢煮半个小时左右,两个模式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就好。

 

 

记录了一下煮茶的过程,也是茶汤变化的一个过程。

 

 

周末的午后,坐在床边看茶汤翻滚,色泽渐染也是一个很享受的事情。

 

 

 

自动模式下,差不多不到10分钟就煮好了,比人工烹煮要省事不少。

 

 

煮出来的茶汤还是非常漂亮的

 

 

我在拍照片,朋友放的茶叶有点多,平时喝的话可以适当减一些。

 

 

做了个GIF,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由武火到文火煮茶的过程,也可以看到整个茶汤的变化。全透明的壶身,可以看到茶汤在壶简翻滚,色泽渐染。

 

 

煮出来的茶汤很通透

 

 

这里再说一下,黑茶不像70℃至80℃的水就能冲泡的绿茶等,黑茶的水温以95℃-100℃最佳,水温过低则无法将黑茶真正滋味泡出,所以也是非常适合用这种煮茶器来煮制饮用的。

 

 

煮好之后,倒掉第一汤后,就可以开始饮用了。

 

 

鸟啄式的仿生壶嘴,倒茶的断水也很干脆,不会出现沥水的情况。

 

 

老黑茶是很耐煮的,反复煮十几次味道还是会比较足的。每次出汤之后,记得留少量茶汤在壶内,加水继续煮制就可以了。

 

 

这时候这种自动化的煮茶器就显得比较方便了,只需要往壶内加水按下自动模式就好。

 

 

附带的茗杯也是带把手的,比之前用的白玉杯和钧瓷更好拿起,也不会烫手。虽然是流水线的工业产品,但是如果不讲牌面的话,带把手的杯子还是最实用的。

 

 

如果把茶汤不小心洒在底座上了,这种材质一擦就好

 

 

喝完茶,拧下茶滤

 

 

把茶叶倒掉就可以了,清理也挺方便。

 

 

但由于不是纱网式的过滤设计,所以一些小的茶碎会留在壶内。不过这个影响不大,毕竟喝茶也不会每次都把壶内茶汤倒完,一般都是会留一些继续煮的。

 

 

总结

最近用了几次,觉得还是挺方便的。这个设计也比较新颖,差不多是把电陶炉、泡茶器和公道杯三种产品融合在了一起。

 

 

煮制、泡茶、倒取三合一,茶漏内置可拆卸,从放茶、醒茶到清洗,都很容易即可完成。鸟啄壶嘴断水利索,防烫的玻璃把手握感舒适,自动+手动双模式煮制方式灵活性更好。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设计,玻璃、白色、木质的元素堆叠,整体算是比较契合时下流行的冷淡风。放在桌面上也可以当个装饰品点缀,也适合多种装修风格。299的售价,在煮茶器这个风格趋同的市场里,还是值得推荐的。

 

 

最后说下缺点和改进建议

没有壶盖,虽然可能是出于美学方面的考量,加了盖子也许这个设计会比较突兀。但是长时间静置的话,难免会有灰尘落入;

电源线有些稍短,离插座远的话,需要配合插排使用;

茶漏的开槽出水,在易用性和美观程度上都不错,但是会有一些细小的茶碎卡入,清洗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

OK,就是这样了,拜了个拜...